听书|《柔和谦卑》第八章  祂拯救到底

Getting your Trinity Audio player ready...

因为他是长远活着,替他们祈求。(来7:25)

当今教会最容易忽视的教义之一是:基督在天上替我们代求。说到基督的代求时,我们其实是指基督现在的工作。基督在世上时,曾借着他的死和复活拯救了我,他的荣耀已以可见的方式得着恢复。但他现在在做什么呢?对许多人来说,这位大能的耶稣现在什么也没做;我们往往以为,我们得救所需的一切工都已完成了。

但新约却不是这样说的。我们会花一些时间思想基督在天上的代求,不仅因为它被今天的教会忽视,还因为它是基督工作的一部分,是他内心的独特写照。

为厘清代求的含义以及它被忽视的原因,我们将它与称义的教义联系起来。近些年来,很多人围绕着“称义”这一荣耀的教义著书立说、讲道服侍、教导众人,实乃理所当然。称义就是在神面前被称为义,在神的审判台前被宣告无罪,这完全是因为有人(耶稣)代替了我们。但我们心里却常常偏离这种完全免罪的观念。这种拒绝接受因基督所做的在神面前完全无罪的观念,被中世纪和后来的罗马天主教神学确立为官方教义。改教家路德和加尔文恢复了称义的教义,并重新阐述它的含义。从那以后,每一代基督徒都要从自身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一教义。我们被神称义不是在我们开始努力行善时,而是在我们崩溃后真正认识到自己永远不能之时,这是基督信仰最反直觉的一面。

但是,称义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基督过去为我们所做之事,其核心是基督的受死和复活。“我们因信称义……”(罗5:1)。他从死里复活了,我们既然信他,就得称为义,因为他是为我们这些只配受死的罪人而死。

但他现在在做什么呢?

我们不必猜测,因为圣经已经告诉我们,他正在替我们代求。

称义关乎基督过去所做的事。代求则是他现在做的事。可以这样想。基督的心并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。不是说基督在地上时为自己的子民牵肠挂肚,到了天上便漠不不关心,也不是说他曾因一时的怜悯为我们走向十字架,如今却冷若冰霜,又恢复到之前的疏离。他对自己子民的想念一如既往,和他当初道成肉身的时候并无两样。这想念如今表现为,他一直替他们代求。

什么是代求?

一般来说,它是指有第三方介入两者之间,代表一方向另一方说情。想想父母代表自己的孩子向老师求情,或者经纪人代表运动员跟某个职业运动队谈合作。

那么对基督而言,代求是什么意思呢?当事双方是谁?一方是父神,另一方是我们信徒。但耶稣为什么要为我们代求呢?毕竟,我们不是已经完全称义了吗?基督还需要为我们求什么呢?他不是已经做了所有能让我们罪得赦免的事了吗?换句话说,基督天上代求的教义是否意味着他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工作还没完成?如果我们说基督在十字架上工作已经做成,那么代求的教义是否暗示了这工作其实尚未完成?

答案是,救赎大工完成之后,基督的工作转为代求。他如今在天上为我们代求,反映出他在地上工作的完整、得胜和完全,而不是说他的工作有欠缺。基督的代赎成就了我们的救恩,而他的代求就是时刻应用这代赎的工作。在过去,耶稣做了他现在所说的事;而现在,耶稣在说他过去做的事。因此,新约将称义和代求联系起来,如《罗马书》8章33至34节所说:“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?有神称他们为义了。谁能定他们的罪呢?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,而且从死里复活,现今在神的右边,也替我们祈求。”代求就是基督在天上的法庭中不断提醒我们称义的事实。

往深了说,基督的代求反映出我们的救恩是个人化的。如果我们只知道基督的受死和复活,却不知道他的代求,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将救恩看成是过于公式化的术语。它会让人觉得很抽象,感觉不到基督的真正所是。他为我们代求,反映出他的内心——他为了自己的子民来到世上,又从死里复活,而如今他不断地恳求、提醒和劝说天父永远接纳我们,都因他定意如此。

这不是说父不太愿意完全接纳我们,也不是说子比父更爱我们。(我们会在第十四章详细探讨这一点。)圣子的救赎工作是父和子在永恒的过去欣然命定的事。子的代求并不表示父冷漠,而是说子对我们全然热心。基督代求不是因为父对我们不冷不热,而是因为子完全爱着我们。但父最深的喜悦是赞许子为我们的祈求。

想想看,一位哥哥在田径运动会上为自己的弟弟加油。即便在最后冲刺的阶段,弟弟遥遥领先,眼看着就要赢得比赛,难道哥哥会安静地坐在后面、心满意足吗?当然不会——他会声嘶力竭地呐喊助威,以示鼓励、肯定、庆祝、胜利和支持。他根本无法安静坐着。而我们的兄长耶稣也是如此。

班扬针对基督在天上的代求写了一本书,名为《基督,完全的救主》(Christ a Complete Savior)。在书中,他解释了代求的教义与基督的心有何关系。我们的救恩有客观的一面,班扬称其为“称义”:神“称我们为义,不是通过给我们制定律法或成为我们的榜样,也不是因为我们在哪个方面跟随了他,而是借着他为我们所流的宝血。他将公义赐给我们,而不是指望我们能够产生出什么公义来。”[1]但是,福音除了客观的一面,还有一个主观的事实,对此班扬是这样论述的:

正如你需要认识他以及人如何靠他称义,你还需要认识到,对那些靠着神来到他面前的人,他不仅乐意接纳,还赐给他们一切所需。假设他的功绩(完全)有效,但如果可以证明他不愿将这功绩分享给那些来到他面前的人,那么就没有什么人愿意冒险侍奉他。而现在他已经完全了,可以自由行事。没有比把他拥有的东西赐给人更让他喜悦的了!特别是赐给那些穷人和有需要的人。[2]

即使我们完全接受称义的教义,也知道我们的罪已得赦免,但如果基督是一位严厉的救主,那我们还是不愿意到基督面前来。但是,他现在在天上所展现出来的态度、性情以及他至深的愿望,是替我们在父面前倾心吐意。基督的代求是他心所愿,将我们的心与父的心联结起来。

班扬的《基督,完全的救主》一书是基于《希伯来书》7 章25节撰写而成。这节经文可能是整本新约中关于基督代求教义的最关键的经文。在探讨了基督永远长存以及他永远的祭司职分后,《希伯来书》的作者总结如下:

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,他都能拯救到底,因为他是长远活着,替他们祈求。

“到底”一词的希腊文是“panteles”,表示全面、完整、彻底。除此之外,新约中只有《路加福音》13章11节用到了这个词,形容一个瘫痪了十八年腰弯得“一点也直不起来” 的妇人。

基督拯救“到底”是何意义呢?我们若了解自己的本相就知道,我们是彻头彻尾的罪人,需要一位拯救到底的救主。

基督不只帮助我们,也拯救我们。对我们中那些与主同行有一段时间的人来说,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。基督当然会救我们。但想想你潜意识中的思考模式。难道你没有察觉到自己里面总有一种低级的冲动,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坚固他的救赎工作吗?我们总是将《希伯来书》7章25节改为:“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,他都能拯救大部分。”但基督所赐的救恩是完全的、丰富的。顺着《希伯来书》7章的思路可以发现,作者似乎特别关注这份救恩的时间性。因为耶稣“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”,而且他是“永远常存的”(24节),不像他之前的那些祭司都死了(23节),因此他“能拯救到底”。我们在神的家中领受他的恩惠,这一事实永远不会像发动机熄火那样彻底消失。

我们总觉得,生活中有些罪神很难赦免。我们说自己已经完全被神赦免,也诚心诚意地相信这一点,至少大体上是吧。但在我们的生活中,甚至现在的生活中,有一个隐藏已久的阴暗角落,它似乎那么棘手,那么丑陋,而且无法解决。《希伯来书》7章25节中“拯救到底”的意思是:神的赦免、拯救和重建会深入到我们灵魂里最黑暗的裂缝,就是那些最羞耻、最失败的地方。不仅如此,这些裂缝本身正是基督爱我们至深的地方。他乐意如此行,他心里切切想念那个地方。他爱我们到底,也拯救我们到底,因为他心里想念我们到底。无论我们犯了什么罪,他都温柔看顾着我们。

但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?因为圣经如此告诉我们。“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,他都能拯救到底,因为他是长远活着,替他们祈求。”(来7:25)因为基督在天上代求,所以我们知道他必会拯救到底。

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:子(注意“长远”一词)时刻将自己赎罪的生命、受死和复活带到父面前,永远不会停止。加尔文写道,基督“使父的目光转向自己的义,这样父便掩面不看我们的罪。他求父与我们和好,借着代求为我们预备了一条到父宝座前的路。”[3]我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?请注意圣经中蒙祝福的事实。这说明我们基督徒是不断犯罪的人。基督替我们在天上长远代求,因为我们在地上失败不断。他借着十字架上的工作赦免我们之后,并不指望我们靠自己安度余生。想象一名滑翔伞运动员,他坐着飞机飞向天空,然后跃出机舱,滑翔落地。我们总觉得自己就是那名滑翔伞运动员,基督就是飞机。但事实上,他从来没有离开我们。他绝不会放手后祝福我们一切安好,好心地祝愿我们能好好滑翔进入天国。他全路程都带领着我们。

我们可以将基督的代求简单理解为:耶稣正在为你祷告。神学家伯克富(Louis Berkhof)这样写道:“即便我们疏忽了祷告生活,但基督正在为我们祷告,这真是一种安慰。”[4]我们的祷告生活大多数时候都不太美好。但是,如果你知道耶稣正在隔壁房间大声为你祷告,你会怎样?没有什么比这更令我们感到安慰了。

基督现在在天上代求的教义在今天却为人们忽视,这实在太糟糕了!因为这条教义是一个安慰人的真理,是基督内心的真实写照。赎罪的教义让我们确信基督过去所做的事情,而代求的教义则让我们确信基督现在正在做的事情。

如果你在基督里,你就有了一位代求者,就是现今的中保,他与他的父一同欢喜庆祝,他们愿意全心拥抱你。神学家薛伯斯写道:

我们天天亲近神,在一切处境中放胆无惧地服侍他,是何等的安慰!奉神所爱、所喜悦的那一位的名归向神,我们就在审判庭上有一位朋友,一位天上的朋友,在神的右手边为我们说话,让神接纳我们,让我们的祷告有馨香之气并得蒙应允。当我们知道这一事实后,我们每天来到神面前将有多么大的安慰,将多么有勇气向神祈求……因此,我们要在一切处境中向神呼求,叫我们的长兄与我们同去……神看我们的可爱,喜悦我们,因我们是他的身体。[5]

我们悖逆犯罪到底,但他却能拯救到底。他的救恩总能胜过我们的罪,因为他是长远活着,替我们祈求。


[1] The Works of John Bunyan , ed. George Offor, 3 vols. (repr., Edinburgh:Banner of Truth, 1991), 1:221.

[2] Bunyan,Works of John Bunyan , 1:221.

[3] 约翰·加尔文,《基督教要义》第二册,钱曜诚等译,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,2013 年 10 月。

[4] Louis Berkhof, Systematic Theology (Edinburgh:Banner of Truth, 1958),400. 中译本参考:伯克富,《系统神学》,随真译,麦种传道会,2019 年1 月。

[5] Richard Sibbes, A Description of Christ, in The Works of Richard Sibbes, ed. A. B. Grosart, 7 vols. (Edinburgh:Banner of Truth, 1983), 1:13.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