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书|《柔和谦卑》第四章  能体恤我们

Getting your Trinity Audio player ready...

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。(来4:15)

清教徒的写作方式乃是这样,挑出一节经文细细品味,并找出其中所有感人至深的神学观点,再写上两三百页的内容,然后把自己的思考寄给出版社。古德温的这本《基督的心》(The Heart of Christ)也是这样。他研读的经文是《希伯来书》4章15节:

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,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,与我们一样,只是他没有犯罪。

古德温的负担是让那些灰心沮丧的信徒相信,纵使基督现在已经在天上,但他仍会敞开怀抱,温柔接纳罪人和困苦人,一如他在地上时那样。这本书在1651年出版时的扉页就反映了这一点。请注意“CHRIST in HEAVEN”(天上的基督) 和“SINNERS on EARTH”(地上的罪人)二者的对称排列方式:

古德温在结语中阐明,基督的心就是指基督“恩慈的性情和温柔的情感”。他希望读者能惊讶地看到,圣经证明,那位复活的主如今在天上很好,和他在地上时一样容易接近,也一样心存怜悯。

在引言之后,古德温解释了为什么他选择《希伯来书》4 章15节来探讨这一观点:

我之所以选择这句经文,是因为它最能表达出基督的内心,并且阐释了基督对罪人的态度和工作方式;而且它是如此的形象,似乎是在将我们的手放在基督的胸前,让我们感受基督的心跳及他对我们的牵挂,纵使他如今已在荣耀里。这段经文显然是借着思考如今在天上的基督对信徒的心,[1]来勉励他们抵挡一切可能的拦阻。

如果有个朋友将我们的双手放在复活的主耶稣基督胸前,就如听诊器能让我们听到人体强有力的心跳,我们的手也让我们感受到基督至深的情感和渴望,那会是怎样的?古德温的意思是:我们可以确定,《希伯来书》4章15节就是那个朋友。

《希伯来书》4章15节的上下文十分耐人寻味,它是这样的:

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,就是神的儿子耶稣,便当持定所承认的道。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,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,与我们一样,只是他没有犯罪。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,为要得怜恤,蒙恩惠,作随时的帮助。(来4:14-16)

14节和16节各包含一个劝勉:持守神的教义(“当持定所承认的道”,14节)和凭信与神相交(“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”,16节)。15节(上述经文中的粗体字部分)开头的“因”表明15节是14节的原因。而16节开头的“所以”表明了15节也是16节的原因。换句话说,15节是这段经文的钥节,它的上下文是为了阐明它的含义。

这段钥节的主旨是耶稣基督与他的百姓完全休戚与共。我们所有的天然直觉都告诉我们,当生活平顺时,耶稣与我们同在,扶持我们,帮助我们。但这节经文的意思正相反,因着“我们的软弱”,耶稣体恤我们。这里“体恤”一词的原文是一个合成词,由表示“一同”的前缀(with)和表“受苦”的动词(to suffer)组成。“体恤”不是指那种冷漠的、事不关己的同情,而是指一种能感同身受的共情,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,只有父母对孩子之间才会有那样亲密的关系。事实上,“体恤”甚至比“同情”更深刻。我们痛苦,耶稣也感到痛苦;我们遭难,耶稣也感同身受,尽管他自己并没有遭难——这倒不是说他那不可动摇的神性受到影响,而是说他心里切切想念困苦中的我们。他的人性使他能完全体会我们所受的苦楚。[2]当他看见自己的百姓受苦时,他无法抑制住自己不去爱他们。

《希伯来书》的作者牵着我们的手,带我们洞悉基督的内心,向我们展示了耶稣对他百姓无限的扶持。作者在这卷书第2章中说,耶稣“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”,而且“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”(这里的“试探”一词与4章15节中的“试探”在原文中是同一个词)。

然而,《希伯来书》4章15节真正令人震惊的是,我们得知耶稣为何能如此体恤他受苦的百姓并与他们同在的原因。那就是,他也曾“受过试探,与我们一样”——不仅如此,他还“凡事”受试探,与我们一样。耶稣之所以能如此强烈地和我们有共鸣,是因为我们所经历的患难困苦并不是唯独我们才有,他自己也曾经历过。耶稣不仅可以拯救我们脱离困境,如同医生开药治病一样,而且在救援到来之前他还与我们同在,就好像医生也得了病人的病。

耶稣不是宙斯。他是一个无罪的人,但不是一个无罪的超人。他从床上醒来后也会蓬头垢面。他十三岁的时候也有青春痘。他永远不可能出现在《男性健康》(Men’s Health)杂志的封面上(“他……无美貌使我们羡慕他”,赛53:2)。他以普通人的身份来到世上,为要拯救许多普通人。他深知干渴、饥饿、藐视、弃绝、嘲笑、侮辱、羞辱、误解、诬告、窒息、折磨以及被杀的滋味。他也饱尝孤独的煎熬。在他最需要朋友的时候,他的朋友抛弃了他;假如他生活在今天,在他33 岁那年,他所有的推特粉丝和脸书好友都取消了与他的好友关系——但他永远不会取消与我们的好友关系。

理解《希伯来书》4章15节的关键在于,理解“凡事”和“没有犯罪”这两个词。我们所有的软弱——事实上,我们生命中的一切——都被罪玷污了。如果罪是蓝色的,那么我们的所言所行就不是偶尔变蓝;我们一切的言语、思想和行为都被染成蓝色。然而耶稣却不是这样。他没有犯罪,而且他“圣洁、无邪恶、无玷污、远离罪人”(来7:26-27)。但我们必须仔细思想“凡事”一词,在坚持耶稣无罪的同时又不削弱这个词的含义。那诱惑人的试探、那痛苦的试炼、那令人困惑的迷茫——耶稣都曾经历过。事实上,他的纯全良善意味着,他所感受到的痛苦比我们这些罪人所能感受到的要强烈很多。

想想你自己的生活。

当人际关系恶化,当虚空感如洪水般袭来,当我们感觉岁月飞逝,当唯一的机会从指尖溜走,当我们心绪不宁,当老友让我们失望,当家人背叛我们,当我们遭人误解,当我们被大人物嘲笑时——简言之,当这个堕落的世界向我们逼近,让我们只想认输时——在那里,就在那里,我们有一位良友,他完全明白这些试炼是何滋味,他坐在我们旁边,拥抱我们。他和我们在一起,与我们休戚与共。

我们常常觉得,生活越艰难,我们就越孤独。当我们在痛苦中越陷越深时,这种孤独感会越来越强烈。但圣经教导我们说,我们的痛苦永远不会超过他自己曾经承受的。我们从来都不孤独。那种令人感到孤独的、不寻常的痛苦,他过去也曾经历过,如今他正与我们一同担当。

第14节告诉我们,耶稣已经升天了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对我们的痛苦置身事外、漠不关心。古德温说:“第15节告诉我们,对那些经历各样软弱的罪人,基督内心充满爱意,也很容易受触动。”[3]看到我们受苦,基督心里会产生一种我们所不知道的深切情感。

但我们的罪呢?我们是否应该沮丧,基督无法在罪带来的愧疚和耻辱中,在那最深的痛苦中与我们同在?答案是否定的,原因有二。

首先,耶稣无罪意味着他比我们自己更了解何为试探。C.S.路易斯在谈到一个逆风行走的人时阐明了这一点。一旦试探之风足够强烈,这人就会倒下,甚至放弃——因此他不知道在逆风中坚持十分钟会怎样。耶稣永远不会倒下;他忍受了我们所有的试探和试炼,从不放弃。因此,他比我们任何人都更了解试探的力量。只有他真正知道抵挡这试探的代价。[4]

其次,我们唯一的盼望在于,担当我们所有痛苦的那位神是纯全圣洁的。我们那位无罪的大祭司不需要被拯救,他是来拯救我们的。因此,我们可以到他那里“得怜恤,蒙恩惠”(来4:16)。他自己没有和我们一起深陷罪中;唯有他可以救我们脱罪。他的无罪就是我们的救赎。不过,在这里我们开始转向基督的工作。《希伯来书》4章15节的核心及古德温对这节经文的理解,都指向基督的心。16节说到“施恩的宝座”,但15节让我们看到恩典的心。唯有他能救我们脱离罪的深坑,也唯有他愿意进前来背负我们的重担。耶稣能体恤我们,他与我们“一同受苦”。与古德温同时代的约翰·欧文说,基督“发自内心地想要……帮助和拯救我们……而且在我们经受苦难和试炼时,他心里深受触动,因而对我们的遭遇感同身受。”[5]

如果你在基督里,你就会有一位良友,而且在你伤痛之时,他绝不是居高临下为你打气。他必不会置身事外。什么也不能阻挡他。他与你心心相连。


[1] Thomas Goodwin, The Heart of Christ (Edinburgh:Banner of Truth, 2011), 48.

[2] 关于基督的人性(有别于他的神性),特别是基督在子民受苦时和他们休戚与共这一点,请参见 John Owen, An Exposition o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, in The Works of John Owen, vol. 25, ed. W. H. Goold (repr., Edinburgh:Banner of Truth, 1965), 416-28.

[3] Goodwin, Heart of Christ , 50.

[4] C.S. 路易斯,《返璞归真》(上海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汪咏梅译,2013 年 12 月第 2 版)。

[5] John Owen, An Exposition of the Epistle to the Hebrews, in The Works of John Owen , vol. 21, ed. W. H. Goold (repr., Edinburgh:Banner of Truth, 1968), 422.

发表评论